2007年8月28日 星期二

[閱讀筆記]窮人的銀行家

窮人的銀行家的圖像第 3~6 章描述孟加拉獨立建國的過程,跟本書的主旨「微額貸款」比較無關。
微額貸款的精隨在第 13 章:貸款發放系統。兩個重要主題:


  1. 把分期還款的金額定的很低,讓借款人一定還得起,完全不覺得有壓力。

  2. 建立 5 人一組的借貸小組,5 人小組中有人沒按時還款的話,其它人的下次借貸會變的困難,這讓 5 人小組有互相砥礪的功用,在有突發狀況時也可以互相支援,不會因為一次突發事件就把好不容易開始賺錢的工作停止。


個人筆記:

在課堂上教授經濟學時,我曾因為經濟理論對各種問題提出了解答而感到興奮驕傲,經濟理論的美妙與嚴謹,令我沉醉不已。現在,我突然感覺空虛。當飢民倒在路旁或門口死去,這些高高在上的理論,發揮了什麼作用?
(第 1 章 喬布拉村:從教科書走向現實社會,P3)


我寧願不用「鳥瞰」,而用「蟲視」,近距離觀察事物可以看得更透徹。學習謙卑的小蟲,當路途出現障礙時,就從旁邊繞過,最後絕對可以抵達目標,做出點成績。
(第 1 章 喬布拉村:從教科書到現實人生,P5)


給錢只是給我們逃避未提的藉口。捐點小錢讓我們覺得自己有做事,和窮人分享我們的財富,以換取快樂的心情。其實我們是拿錢去砸問題,然後走人。

如果我們有心解決問題,就不能花錢了事,必須了解問題並找出真正的解決之道。如果捐款人把車門打開,問乞丐有什麼麻煩,叫什麼名字,今年幾歲,需不需要醫療救助,有過什麼訓練,這樣才有可能提供真正的幫助。給錢只是叫他快點消失,別來煩人而已。
(第 2 章 獲得世界銀行的注目,P28)


援助扭曲了經濟和政治生態,圖利了遊說者、擅於取悅援助機構的政客,以及承包商和腐敗的官僚,而不是尋求根本的解決之道。
(第 2 章 獲得世界銀行的注目,P29)


有些事情並非想像中複雜,只是我們過於自大,才會用複雜的答案去解決再簡單不過的問題。
(第 5 章 負笈美國,P58)


一般分析貧窮的原因,多半著重在為什麼有些國家會變窮,而不去問為什麼特定族群的人口處於貧窮線下。

1994 年,我在美國愛荷華州帝蒙市(Des Moines)接受世界糧食獎(World Food Prize)時,曾發表過以下評論:
炫美的經濟學理論並未談到貧窮與饑饉,只是暗示當經濟成長的效果普及全國時,這些問題便可迎刃而解。經濟學家用盡所有心力,巨細靡遺地討論發展與成長的過程,卻完全沒有碰觸到貧窮與饑饉形成的問題核心。
我認為如果全世界的人都認可除貧是重要且嚴肅的工作,那麼我們就可以創造一個我們感到自豪,而不是像現在這樣令人感到慚愧的世界。
(第 7 章 到吉大港大學任教,P78)


政府當局和社會科學家都沒有想過一個問題:到底誰是「窮人」。
(第 8 章 農作:三三三農作實驗計畫,P88)


如同劣幣驅逐良幣的格萊姆法則(Gresham's Law),我們應該謹記,在發展中國家,把窮人和非窮人放在同一項計畫中,後者將會趕走前者,非窮人會驅逐窮人。所以一開始就要採取保護措施,否則這樣的循環會無止盡地繼續下去。結果就是非窮人會假窮人之名,取得所有好處。
(第 8 章 農作:三三三農作實驗計畫,P90)


全球銀行業的基本準則,就是「你愈有錢,可貸到愈多錢」反過來說,就是「如果你沒有錢,別想貸半毛錢。」
(第 9 章 銀行:挑戰銀行的抵債高牆,P100)


生命的進展是多麼難以預料,又是多麼偶然。在對的時間碰到對的人,一切就水到渠成。
(第 16 章 農業銀行設立葛拉敏試驗分行,P155)


微貸不一定能解決所有問題,但它提供的是經濟、個人、社會與政治變革的驅動力。
(第 19 章 突破舊思維,P186)


複製葛拉敏之前,一定要牢記,如果還款率沒有接近百分之百,不管看起來再怎麼好,就不是葛拉敏。葛拉敏所有的力量,就是來自於近乎完美的償債力,這樣的償債力顯現的不只是金錢而已,而是還款過程中清楚展現的原則與紀律。
要複製葛拉敏的先決條件,就是絕不要改變服務對象。我們建議所有參與複製計畫的執行者,要先從 25% 的社會底層人口做起,而且一定要以最貧窮的婦女為優先。
(第 24 章 各國群起效尤,P214)


即使法令鬆綁,慈善團體的腦袋還是改不了。有一個剛出獄的年輕人想開一家賣薯條的小吃攤,但是提供住屋的巴黎慈善機構完全不接受,要求擁有這間小吃店,再雇用這個年輕人,不願讓他變成老闆。
換句話說,慈善跟愛一樣,也可能變成監禁人的工具。
(第 24 章 各國群起效尤,P226)


挪威經驗最吸引我之處,就是微額貸款實施的目的不在於消除貧窮,而是做為一項社會整合的工具,留住那些原本離鄉背井的人。也就是說,信貸不只是賺錢的工具,也可能為社會改革的有力方法,賦予人們不同的生活意涵。
(第 24 章 各國群起效尤,P229)


我們不該只看社會上的有錢人如何享受,而是要看社會最底層人群所過的生活,才能判斷這個社會真正的生活品質。
(第 27 章 社會良知 vs 人性貪婪,P264)


人們自己付錢時,一定可以得到他們真正需要的。如果是別人付錢,人們一定會買自己喜歡的。(書中的敘述有問題,經過本人修正)
(第 29 章 微額貸款 vs 教育訓練,P271)


經濟學替我們創造一個世界,在這裡,我們要用大半生,包括孩提時代和部分青春,將自己培養成吸引老闆的人。一旦準備好,我們便投入就業市場待價而沽。
年輕人努力工作,使自己對老闆有用處的說法,讓我非常的厭惡。這使我想起以前的母親都會告誡女兒,要想辦法增加對男性的吸引力才會找到好丈夫。人生彌足珍貴,不該浪費在為雇主犧牲奉獻,似乎存在的意義只為雇主服務。
(第 31 章 貧窮原因 vs 致富理由,P277)


結合微額貸款方案與魚池管理,我們就能有效利用孟加拉兩種供應充裕卻未加開發的資源,那就是沒有土地的窮人和 150 萬個散落各地的閒置池塘。
(第 35 章 葛拉敏漁業基金會,P306)


網路比價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